村庄里唱响的红色经典――《南泥湾》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南泥湾 歌曲 村庄里唱响的红色经典――《南泥湾》

村庄里唱响的红色经典――《南泥湾》

2024-07-06 03:12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革命圣地延安诞生了很多传唱至今的红色歌曲,《南泥湾》就是其中一首。

中国乡村之声特别策划《村庄里唱响的红色经典》,本期推出:《南泥湾》。

 

6月的陕北高原,阳光炙热明亮,南泥湾大生产临时展览馆里游人如织。讲解员为大家讲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,就从这首家喻户晓的《南泥湾》说起。

 

【情景再现】

《南泥湾》广播剧

1943年,作家贺敬之与作曲家马可,准备创作一首歌曲,慰问在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中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军民们。

贺敬之:马可,你看今天的《解放日报》。

马可:延川县张家河村农妇高兰英写给本区纺织英雄黑玉祥的挑战书――“听说你是延川县的劳动英雄,我有点不服气,要和你竞赛一下,你敢吗?”

贺敬之:这个有意思,大伙都行动起来了,响应毛主席号召,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。

马可:可不嘛,敬之,前几天我还听说咱们八路军359旅也在开展生产竞赛,战士们也都憋着一股劲儿。

贺敬之:这几年,咱们南泥湾的变化太大了,以前荒无人烟,现在有了纺织厂、被服厂,那么多工厂,漫山遍野开满了山花,种的粮食多得吃不完。

马可:敬之,马上就要去慰问战士们了,咱们写一首歌,唱唱咱们南泥湾的变化,怎么样?

贺敬之:好啊,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,现在是陕北的好江南。

马可:曲子我也想好了,就用老乡们爱跳的秧歌舞。

由贺敬之作词、马可谱曲的这段秧歌舞,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《南泥湾》。军史专家董保存觉得,今天,我们依旧能从歌声中感受到当年八路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喜悦和激动。

军史专家董保存:毛泽东回忆那段时光时曾说:“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服穿,没有油吃,没有纸,没有菜,没有鞋袜,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。”那怎么解决被敌人封锁的问题?朱总司令1940年到南泥湾去勘察,决定就在南泥湾屯垦自给。

1941年春天,三五九旅奉命开进了南泥湾,在这里开荒种地,他们的口号叫做“一把镢头一把枪,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”,很快就掀起了大生产热潮。1942年,三五九旅的生产自给率达到了61.55%,到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了100%。1944年,三五九旅就可以上缴公粮1万袋。广大官兵靠自己的双手和汗水,用三年时间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,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。

三五九旅战士刘宝斋儿媳侯秀珍

当年的南泥湾,涌现出了无数感人事迹和英雄模范。76岁的侯秀珍是三五九旅战士刘宝斋的儿媳。今年3月,侯秀珍在自家院里建成了刘宝斋红色家风馆,她要接过公公的接力棒,把三五九旅的事迹和南泥湾的故事一直讲下去。

侯秀珍家的院子,刘宝斋红色家风馆就在其中

老一辈垦荒人“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”的精神品质,在歌声里、在故事里传承,南泥湾的面貌也在改变。从延安出发到南泥湾,一路都是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树。侯秀珍说,20世纪末退耕还林,这些树是老乡们一棵一棵种出来的。

南泥湾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,过去如此,现在也是如此。

侯秀珍:三五九旅的“气死牛”很有名,很多人从书本上听说过,却不知道故事咋讲的。三五九旅屯垦队伍原来三个团,后来因为打仗走了两个团,剩下的战士就说咱一个团就要加油干了。战士们早起分好任务,下午看谁干得多。战士郝树才连着3天开荒3亩多,团长说不叫他郝树才了,叫“气死牛”,因为牛一天才开荒两亩多地,郝树才一天开荒3亩多,“气死牛”。

侯秀珍:退耕还林的时候,我都50岁了还上山栽树,村民不好意思不去。有人问我们怎么能成功种上树?我们还是发扬“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”的精神。我们植树时候也很苦,需要背着树苗上山,树苗根要带着泥,还要提着浇树的水。因为中午不能回家,还要拿着方便面,提着暖壶。

马双燕家的农家乐带有浓浓的陕北农村风格

进入新世纪,南泥湾也遇到了产业单一,交通闭塞,发展后续无力等问题,群众收入水平普遍偏低。南泥湾前进的脚步似乎慢了下来。

2016年2月13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,同来自陕西、甘肃、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,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。

总书记的嘱托,中央的关怀,再次点燃了南泥湾这片传奇的土地,延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南泥湾大开发的总体规划。南泥湾人扛起新时代的“老镢头”,开始了新的创业。

南泥湾,好地方。随着歌曲《南泥湾》在全国唱响,南泥湾的红色旅游也渐渐热闹起来。

如今的南泥湾到处都是青山绿树

2020年5月,南泥湾镇桃宝峪村第一家农家乐开门营业。老板马双燕一开始就体会到了“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”的滋味,农家乐没有客流量,就动员全家帮忙联系旅行社招揽顾客。现在南泥湾建得越来越好,客人也越来越多,陆陆续续已经开了15家农家乐。

如今的南泥湾,正在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先行区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试验区、中国(陕西)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、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、国家红色教育培训首选区、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
从陕北的好江南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先行区,“南泥湾”这个名字、《南泥湾》这首歌,都会成为不老的传奇。

军史专家董保存:南泥湾精神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。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今天,面对现在各种各样的困难,我们更应该高举南泥湾精神的旗帜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

总台记者 | 徐雯

延安台记者 | 胡琛、邢珍珍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